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整改评估专家组指出的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学校思政工作方案、“十三五”规划和综改方案各项工作要求,学校2016年底开始酝酿、2017年初启动规划和制订,经向校领导汇报、听取意见,向职能部处、学院、教指委、教代会代表征求意见,经过20多次修改,由校党委六届十二次全会(扩大)审议,校党委常委会通过,形成《上海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于10月9日正式发布。
根据《行动计划》决议意见,学校将在“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SCIL”核心能力素养,为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培养德行高尚、学识扎实、身心健康,具备现代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卓越教师和一流专业人才。
《行动计划》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18条内容,主要聚焦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愿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明确了奋斗目标,制订了工作任务和主要举措。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行动计划》明确,学校将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机制、提高全校生源质量、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丰富课程资源、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完善和丰富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卓越发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探索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在丰富课程资源和“互联网+”教育方面提出,到2020年,完成50门通识教育精品课程、50门专业精品课程建设、10门品牌MOOC课程、160门高水平数字课程、300门混合教学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开发和混合教学模式的推动,进一步促进教师教学转型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为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校将继续推进“1+2+4”项目学习,研发STEAM课程和项目、试点STEAM教育,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等,同时加强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到2020年,教育实习基地覆盖上海全部16个区的优质基础教育学校;每年新建或优化30-40个优质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计划》指出,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彰显教师的师德引领作用。学校将通过完善分类评价体系,研制教师专业发展指标,细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通过落实中青年教师5年一周期的研修制度,每年支持70-100项重点教改项目,建设20个左右跨学科、跨界高水平协同创新教学团队,建立学科教育首席专家评聘机制,加强专业教师和思政队伍联动等举措,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价激励,学校将继续完善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立德树人要求,从课程教学、学生指导、专业建设、教学研究、教学发展五大领域,全面考核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投入和工作业绩。学校制定《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奖励体系和奖励标准》,完善教师教学荣誉体系,评选教书育人先进,设立教学成就奖、教学卓越奖和青年教师教学奖等,进一步引导教师倾注教学热情,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突出学生发展为中心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行动计划》聚焦学生发展为中心,为全面关注学生成长成才、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的最大潜能,学校将建立学业发展中心,发挥教学、学工融合育人作用,满足学生在学业促进、学术提升、发展领航等方面的需求。同时,通过完善转专业、完善学分制、优化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推进学生自我发展;为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将继续扩大学生海外学习的比例,到2020年每年本科生海外学习、见实习等总人数达到近2000人,到2020年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数达到310项,切实提高国际化培养水平。学校将深入推进卓越教育计划,全面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改革,同时扩大“世承学子计划”改革试点范围,启动教育部“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工作”项目建设,探索实施卓越中学教师本硕一体、分阶段递进式贯通培养模式。此外,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在奉贤校区新建理工类本科教学实验平台约3万平方米;改造10间多功能大型智慧教室;完成改造30间支持移动学习的智慧教室集群。在徐汇校区改造4间多功能大型智慧教室;完成改造10间支持移动学习的智慧教室集群。同时进一步建立反映本科教学运行状态的数据平台,实现教学数据的全校协同共建共享,强化培养过程的实时监测调控。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加强一流本科建设。学校将以《上海师范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提升行动计划(2017-2020)》为引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建设一流本科和卓越师范教育。
(供稿:教务处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