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4日至26日,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STEDM教师成长营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成功举办。此次成长营由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 O “数制”工坊承办。成长营的举办,为上海师范大学专业教师打造了一个集聚创新与协作的跨学科平台,吸引了来自14个学科领域的64位专业教师踊跃参加,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如何面向未来构建创新教育模式与跨学科协作项目。
在为期三天的成长营中,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晔,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胡振,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邱乙哲,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朱美春,以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和科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董艳,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国欣,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兼FabLab O “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 Christian Kuhna,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同济黄浦设计创意高中创新课程主任 Tiina,北京九子明堂(MTC中国)COO 张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高湘萍处长在开幕式上对上海师范大学举办此次成长营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强调指出,人工智能时代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AI技术和创新设计思维也成为了增强教师教学创新和学生创意思维的有力工具。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迪者,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通过教学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跨学科STEDM教师成长营的目标就是在于为上师大各个科学的专业教师们搭建一个跨学科交流平台,提升教师们的创意能力和跨学科协作思维,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教育需求。这种跨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将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考,也将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教育资源。
本次成长营以新落成的“上海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为题,展开了一场对未来教育、跨学科创课的实验场及其创新模式的大讨论。按照跨学科组队原则,参与此次成长营的64位专业教师被分为八个跨学科团队进行创意竞赛。每个团队分别为“上海师范大学生活中心”设计一套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建设和活动方案,并进行路演和评选。用户对象涉及“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文科生”、“想要参加互联网+大赛的本科生”、“致力于创新思维研究与教学的外籍教师”等。按照同济大学创意学院Fablab O “数制”工坊所带来的包括发现、阐释、构思、实验、发展和路演五大模块的设计思维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制作、创意构思、可行性实验、收集反馈、路演评价等环节,八个跨学科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最终产出了八个“大活中心”平台建设方案。
6月26日下午,经过路演与专家评选环节,成长营评选出了一个一等奖创新团队,二个二等奖创新团队和五个三等奖创新团队以及一个最佳创意奖。闭幕仪式上,李晔副校长为获奖团队颁发奖项并发表演讲。
李晔副校长指出,大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学科知识的专才,更需要培养的是能够跨学科思考,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大学教育要进行深度的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到评价体系,都需要进行创新。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强调的是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强调的是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鼓励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去看问题,去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提供更多的项目式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上海师范大学,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这样的教育改革。人工智能时代是充满挑战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机会的。让我们一起,以创新的思维,以跨学科的合作,去迎接这个时代的挑战,去创造这个时代的机会。
在此次STEDM教师成长营中,专业教师们不仅体验了创意设计的过程与环节,学会了创意设计思维与方法,还为能够亲身参与到学校“大活中心”的建设方案孵化过程中感到兴奋与喜悦。来自影视传媒学院的陆臻老师在活动后发表感言说到“两天半的STEDM训练营学习,让我开始初步理解了‘设计思维’。这种沉浸式和任务导向式的学习和体验使我能够从专家、教练、同伴乃至时空环境中汲取创意和灵感,是一种特别棒的学习体验”。来自数理学院的冯朝君老师发表感言说到“这次跨学科团队的学习和协作经历是一次特别好的开始,我们来自文、理、艺、体等不同学科的教师学者们齐心协力、鼎力协作,最终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创意产出。期待我们贡献的创意和设计方案可以真正地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落地’”。
创新引领发展,协作创建未来。此次跨学科STEDM教师成长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在创新教育模式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今后,上海师范大学将继续与同济大学等各大院校携手,共同为教育改革努力奋斗,共创未来的教育新篇章。
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