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微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 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双千计划”微专业建设方向及《上海高校微专业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精神,深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职业适应能力,2025年11月18日下午,教务处在西部会议中心组织召开微专业建设专题研讨会。会议由杨帆副处长、陆志昌副处长共同主持,规划处沈希希副处长出席,建工学院、生科学院、旅游学院、数理学院、信机学院、环地学院等相关学院教学院长及教师代表参会。

会议围绕微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研讨。会议明确了微专业“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灵活性”的基本定位,提出要紧密对接国家紧缺领域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推动微专业与主修专业深度融合,构建以产业为导向、跨学院协同的建设机制。
在改革方向上,会议达成多项共识:微专业将优先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服务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集群;课程时间安排将充分利用周二至周四的“留白课程”时段,部分课程可安排在暑期实践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将从政策层面提供支持,探索主微专业学分互认、设立专项奖学金、颁发结业证书与技能证书等激励措施,增强学生参与动力;并考虑将教师参与微专业授课纳入教学工作量,配套相关的政策保障,提高教师参与微专业建设的积极性。
会议特别强调跨学院合作的重要性,并初步形成多个微专业共建方向,包括“营养配餐”“酒类酿造与品鉴”“无人机应用技术”“韧性城市建设”等微专业,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落地。
微专业建设是学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学校将统筹推进微专业课程融合、学分互认、经费支持与政策保障,推动更多高质量、有特色的微专业建设落地,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灵活的跨学科学习路径。
(供稿、摄影: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