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得15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数创历史新高

发布日期: 2010-01-06  作者:    浏览次数: 290 


我校获得15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获奖数创历史新高
 
近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公务员局组织开展的2009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结果公布,我校共有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创历史新高。
获奖项目包括:李进、尹洪、葛道凯、李志宏、陈解放的“银领工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蒋威宜、孙勇、戴冰、张益、王颖的“举办爱心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的创新”,孙景尧、刘耘华、李平、陈纳、张俊萍的“比较文学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金定海、郑欢、张家平、林路的“广告创意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等四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吴忠豪、丁炜、邢长征、王荣生、于龙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建设”,惠中、叶勤、陈慧的“小学教师教育综合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苏智良、高红霞、陈丽菲、姚霏、江文君的“日军“慰安妇”调查与研究课程创新模式”,杨卫武、朱承强、郑旭华、吴国清、林苏钦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王全喜、曹建国、戴锡玲、于晶的“植物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与实践”等五个项目获得二等奖;王大根的“‘三位一体’培养研究型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案”,齐沪扬、陈昌来、吴为善、王澧华、刘慧清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孙逊、黄铁池、叶华年、刘民钢、宋莉华的“中文专业双语双文化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谭卫国、蔡龙权、李照国、金辉、朱伊革的“新视野下的翻译课程建设”,薛思佳、林静容、肖海波、刘国华的“有机化学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江晔、刘兰、贾铁飞的“地理教育实习‘三阶段•五环节’指导模式”等六个项目获得三等奖。
作为“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学成果的一种认可和鼓励,教学成果奖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四大奖项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19943月14日,国务院第151号令发布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国家法规的形式肯定了教学成果的重要地位。上海市人民政府也于1998年发布了《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沪府发〔1998〕17号),决定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2009年的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共评出特等奖3项(分别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各一项),一等奖97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49项。我校的获奖数量在所有获奖学校中位列华东师范大学之后,和东华大学一起并列全市第7。
我校的教学成果建设历经二十多年的努力,从最初的起步到目前的逐渐繁荣,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凝聚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辛勤汗水。截至2005年,我校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31项。
2006年起,为了更进一步培育、建设我校教学成果项目,我校将校级教学成果奖评比固定为两年一次,并坚持“优质精品、宁缺勿滥”的原则,要求所有项目评选全部由校外知名专家评审。在2006年和2008年的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教师共申报教学成果项目近200项,共有95个项目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这些成果的获得也为我校参加上海市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皎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