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首场教学发展沙龙研讨如何开展诊断性考核

发布日期: 2018-10-26  作者:    浏览次数: 363 


20181024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工会在徐汇校区三教206举办了2018秋季学期首场(总第十场)教学发展沙龙,主题为“诊断性考核的评价方式实践”。沙龙由市教科院普教所王晓华研究员主讲,教务处处长高湘萍教授担任评讲主持人,部分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诊断性考核评价正日益成为改进学生学习、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王晓华研究员结合自己的教育考试工作经历和大学教学的特点,就如何有效掌握和利用诊断性考核评价工具,来更好促进大学教学良性互动发展,与在场教师进行了积极的分享与探讨。他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一、诊断性评价的涵义、手段和依据,即通过一定的评价工具,发现师生教和学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学实践,应必须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编设诊断性测试题,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中不断变革教学过程。二、诊断性考核的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即采用设计分层和普通选择题、填空题、主观题等不同题型,强调在建构图基础上清楚设问、赋分和评分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情景材料的主要来源,建立以选择题答案等为例的数据分析方法。三、大学教学开展诊断性考核评价的建议,从必要性和具体实践两要素展开达到寓诊断性考核评价方式于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热情的最终目的。

在沙龙的研讨环节,与会老师们就无确定答案的大学课程中如何开展诊断性评价展开了讨论。王晓华研究员认为,要结合具体学科,大学课程学科联系紧密,应不断总结不同学生思维特质,可通过积累几届学生的考题答案来建立数据库,从而更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品性,以便及时有效地开展教学诊断性评价,改进教学和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并加以贯彻执行。

最后,高湘萍教授作了总结评讲,她认为考题就是诊断工具,应通过科学设计不同性质课程的考题来动态分析学生的多种能力,王晓华研究员讲的这个主题非常重要,今天的沙龙只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它是一个持久的问题,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问题,今后在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和专业层面还要作进一步深入探讨,这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校工会

2018.10.25